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批转市物价局《南京市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监审办法(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9:38:34  浏览:852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批转市物价局《南京市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监审办法(试行)》的通知

江苏省南京市物价局


批转市物价局《南京市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监审办法(试行)》的通知
市物价局


第一条 为了加强价格调控管理,规范市场价格行为,保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的相对稳定,保障人民生活、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对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实施监审的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市区内从事本办法目录表所列监审商品和服务项目的生产经营单位、行政事业性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经营者),均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由市、区价格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四条 本办法所监审的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是指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为密切的,其价格变动反应比较敏感,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的少数重要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包括省政府规定的提价备案品种。
列入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包括:食品、衣着、日用消费品、耐用消费品、服务收费、居民住宅等6大类46种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具体目录详见附表)。上述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应当由市价格主管部门适时调整。
第五条 市、区价格主管部门对列入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进行监测预报,定点、定人、定时收集和分析市场价格运行情况,按时上报市、区政府和市价格主管部门,如出现商品抢购、脱销、价格急剧波动以及其他突发性情况,应随时上报。
第六条 对列入监审目录属于政府定价管理的13种商品和服务项目(详见附表),其价格由市价格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关于价格管理权限的规定进行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省或国家批准,不得越权放开,不得擅自提价,不得擅自立项,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
第七条 对列入监审目录属于市场形成价格的33种商品和服务项目(详见附表),实行价格行业管理。同行协议价格由市、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按市区分工的有关规定议定,同行业所有经营者都必须执行。
同行业议定的协议价格,必须经市、区价格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批准的,应当由市、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报请批准后执行。
第八条 对列入监审目录的33种商品和服务项目(详见附表),由市、区价格主管部门实行价格差率控制管理:
(一)对本市地产商品控制商品出厂利润率;
(二)对批发企业和批发环节(包括地产和外购)控制进销差率;
(三)对零售企业和零售环节控制批零差率(毛利率);
(四)对服务项目控制服务质量等级的中准浮动幅度价格。
第九条 市级价格行业管理机构议定差率控制的初步意见,经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在全市统一组织实施。
需要变动差率的,应当按企业法人登记关系分别向市、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申请,经其预审提出意见,由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方可变动。
第十条 对列入监审目录的33种商品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的面市价格,按市、区分工管理:
(一)食品类的9种(详见附表),其零售价格由市级价格行业管理机构负责议定;
(二)鲜菜、豆制品、淡水鱼、茶叶和大众早点的零售价格,由各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负责议定;
(三)衣着、日用消费品、耐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的面市价格,凡企业法人在市及市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均由市级价格行业管理机构负责议定;企业法人在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和个体工商户,均由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负责议定。
市、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议定的商品零售价和服务项目面市价格,应当分别报经市、区价格主管部门认可后公布实施。
第十一条 对列入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项目,市、区价格主管部门和市、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将定期公布市场时点价格,实行价格指导,引导价格走势。
第十二条 对列入监审目录的33种商品和服务项目,在同行议价的基础上,分别实行以下制度和措施:
(一)企业提价事前备案制度。鸡蛋等23种商品和服务项目(详见附表),经营者需要提高零售价格的,应当按企业法人登记关系分别向市、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申请,经市、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议定后,提价前5天报市、区价格主管部门备案,价格主管部门保留干预权。个体工商
户按以上办法向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申请。
(二)企业提价申报制度。粮食及其复制品等5种商品(详见附表),经营者需要提高零售价格的,应按企业法人登记关系分别向市、区价格行业管理机构申请,经其预审提出意见后,报市价格主管部门审核,市价格主管部门在10日内予明确答复,逾期未予答复,价格行业管理机构
可通知企业自行调价。
(三)阶段性限价措施。如市场价格发生较大波动,影响到居民生活安定时,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研究提出限价的品种、项目和价格水平,报经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所有经营者都必须执行政府的限价规定。
第十三条 凡列入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项目,无论实行何种价格形式管理,经营者都必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明码标价的规定。
第十四条 对列入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项目,市、区价格主管部门建立正常审价制度,经营者应当接受审价。价格行业管理机构要组织同行业互审。
(一)实行政府定价管理的商品和收费,每半年审价一次;
(二)市场形成价格的商品和服务项目,每年审价两次;
(三)当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波动时,将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审价。
审价内容包括:政府定价限价规定、同行协议价、差率、费率、明码标价、提价备案和提价申报等规定和制度的执行情况。
第十五条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审价,对违反价格政策和纪律,以及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等行为,分别移交市、区价格检查机构立案查处。
凡根据群众举报而进行审价的,按照价格监督检查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各级价格检查机构应当将列入监审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作为监督检查工作的重点,定点、定人、定时、定奖惩,设立价格协管员,建立经常性的价格检查制度,并充分发挥价格社会监督网络的作用。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市、区价格检查机构予以处罚:
(一)对违反本办法第六条和第十二条第(三)项规定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并视情节轻重,处以非法所得一至十倍的罚款。
(二)对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并视情节轻重处以非法所得的一至五倍的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八条、第十二条、第十三第、第十四条规定,无非法所得的,视情节轻重,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
(四)对价格违法单位的直接负责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价格检查机构可以根据情节,处以相当于本人三个月基本工资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除给予上述处罚外,还可以通报批评、建议监察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以上处罚按企业法人登记关系,凡属市及市属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由市价格检查机构检查并处罚;凡属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由区价格检查机构检查并处罚。
第十八条 凡未列入监审目录的城市居民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仍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各县可参照本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城镇居民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监审办法,报市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市物价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4年3月28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云浮市以宜居城乡建设为目标推进绿色生态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广东省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云浮市以宜居城乡建设为目标推进绿色生态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云府办〔2009〕6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云浮市以宜居城乡建设为目标推进绿色生态工程实施方案》业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OO九年七月三十日

云浮市以宜居城乡建设为目标推进
绿色生态工程实施方案

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探索以绿色生态为保障的科学发展新模式,以宜居城乡建设为目标,推进绿色生态工程,努力打造“生态云浮、宜居之城”。为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现制定推进绿色生态工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广东富庶文明大西关为目标,以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坚持环境规划优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全力推进污染减排,加快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持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资源环境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2009-2018年):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城乡环境整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民生活富裕安康,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在良好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近期目标(2009-2011年):基本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削减,水和空气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饮用水源安全得到保证,危险废物得到有效处置,初步形成循环经济框架,建成稳定安全的生态屏障。
中期目标(2011-2013年):城乡环境质量稳步提高,全面、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态建设向纵深推进,循环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环境管理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环境生态指标基本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要求。
远期目标(2013-2018年):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建立循环经济社会体系,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进步、生态环境优美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绿色生态城市。
各时期主要指标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和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近期、中期和远期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95%、98%、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分别为85%、90%、9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分别达到50%、65%和70%;COD和SO2排放总量达到省规定要求;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5%、38%和40%以上;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超过12、13、14平方米;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为50%、60%和7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70%和8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5%以上;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率100%。(详见附件1)
三、工作任务
(一)全面实施绿色发展规划。
在资源环境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战略规划框架内,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与绿色生态建设规划,根据规划的要求严格执行。按照规划要求,严格执行生态分级控制,优化区域空间布局。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落实环保规划确定的严格控制区、有限开发区和集约利用区。将生态功能分区作为开发建设的重要依据,严禁在严格控制区1205.8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发建设、重建和恢复已破坏的重要生态系统;合理开发有限开发区和集约利用区,确保不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功能损害;实施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依法保护耕地,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以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来落实生态分级控制,确保生态安全。
(二)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发展绿色经济的核心就是以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指导经济发展、城乡建设、产品生产和生活消费,建设节约型经济、节约型社会。
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切实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生态转型,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产业,严格限制高物耗、能耗型项目,加快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技术和工艺设备,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稳步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有选择地承接珠三角污染少的产业和企业转移。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大力推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积极推行沼气综合利用模式,发展节能、节水、节材型产业,积极推广节能、节水、节材技术,强化中水回用,提高水重复利用率。
二是示范带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制订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推动循环经济示范点(区)建设工作,发挥云安县循环经济示范县示范作用,大力推广发展循环经济经验。加快制定促进循环经济的政策、相关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技术开发和创新体系建设。要严格环保准入,推行清洁生产,鼓励节能降耗;在废物产生环节,要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合理延长产业链,强化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在消费环节,要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三)建设舒适优美的绿色环境。
一是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畜禽养殖场(点),禁止新建、扩建对饮用水源地有污染的建设项目,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危害饮用水源的环境违法行为。积极推进珠江综合整治,加大重点流域、区域污染综合整治力度,大力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及管网配套工程建设,努力改善水环境质量。到2011年,全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0%,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要控制在2.2万吨以内。
二是强化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控制火电、水泥制造等重点行业的废气排放。新、改、扩建燃煤火电机组必须安装高效烟气脱硫设施;深化治理水泥行业污染,关停593万吨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到2011年,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在90%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4万吨以内,机动车排气环保检测达标率达到90%以上。
三是加强固体废物安全处理处置。积极推进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回收体系,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和石材工业废渣综合利用以及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固体废物安全处理处置水平。严格危险废物管理,严厉打击非法收集、储存、运输、转移、处置危险废物的行为。到2011年,全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率达到95%以上,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率达到100%,放射性废源废物收贮100%。
(四)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绿色生态。
建设绿色生态要遵循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为目的,构建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系统。大力建设良好、安全、和谐的森林生态系统,着力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努力构筑安全、舒适、效能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一是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城区绿岛、城边绿带、城郊森林,使城市生态建设由单一绿化型向生态绿化型转变,建成以林木为主,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森林(绿地)生态系统。到2011年,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
二是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第一,深入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推进各类生态示范区建设。全面实施农村环保小康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生态示范村建设,在此基础上创建一批环境优美乡镇,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11年市级生态示范村比例达到4000条以上,省级生态示范村、镇数量不断增加。第二,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效控制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进农村户用沼气池及大中型沼气池的建设工作,推广农业清洁生产,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要制定全市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发展规划,提高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率。因地制宜推进村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努力改善城乡环境质量。
三是加强生态屏障建设。切实抓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自然保护风景名胜区、生态核心区建设,突出抓好江河流域和中小型水库的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设,确保现有202万亩生态公益林的安全。抓好封山育林工作,加快林种树种结构调整步伐。推进铁路、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等沿路绿化,提高绿色通道、生态功能等级。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加强对水土流失区、水源涵养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森林的保护,全面保护原生森林生态系统。加强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保护,加强对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集中和重点分布区的保护,修复典型生态系统,扩大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持生物多样性。强化外来物种生态监测,完善外来物种管理的法律和应急机制,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到2011年,全市各县(市、区)要建成林业生态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5%,到2015年争取建成2-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四、主要措施
(一)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公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云浮市推进绿色生态工程领导小组”,由市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负责相关工程的组织与实施(领导小组另文下发)。
市推进绿色生态工程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
市环保局:负责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污染防治工作,指导协调生态示范村镇、环境优美村镇、绿色社区等系列创建工作。负责组织污染减排工程实施。
市财政局:负责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重点项目纳入财政预算。
市经贸局:负责组织实施工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组织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推广清洁能源及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工作;组织实施清洁生产,推进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发展。
市建设局:负责指导监督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村建设。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国土、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综合整治矿区生态地质环境,督促和指导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恢复;实现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
市农业局:负责指导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环境保护,推动保护性耕作和生态农业发展;组织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沼气工程等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开展秸秆综合利用。
市林业局:负责推进生态屏障建设工程;加强生态公益林、森林植被的保护,提高林木覆盖率和蓄积量,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负责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市水务局:负责河道整治、防洪排涝及水土保持工程实施。
市卫生局:负责全市卫生村创建工作。
市城市管理局:负责市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及管网建设工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等城市生态建设工程。
市畜牧兽医渔业局:负责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
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负责工业园环保工作和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
2、完善机制,狠抓落实。
一是严格实行问责制。加强考核评估工作,对没有完成工程任务的县(市)、单位及其主要责任人,取消当年评优创先资格。二是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部门协商联动机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及时研究、应对并妥善解决绿色生态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三是建立实施工作责任制度。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牵头单位要将任务指标细化、量化、层层落实。要定期向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工作及项目的进展情况。
3.拓宽渠道,加大投入。
一是继续加大各级财政环保投入。要将环保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加大各级财政对环保的投入力度,确保环保投入的增速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速。二是改善环保投入结构。要以污染减排、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林业生态建设和区域流域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大投入,加快国控省控重点污染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按照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国家对污染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的要求,加大对环保能力建设的投入。三是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资金投向环境保护。鼓励环保企业建设和运营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以节约单个企业的治污成本和提高污染处理设施的运营效率。积极采取更加优惠的投资导向政策,扩大市场准入范围,筹措建设资金和引进先进适用技术,鼓励企业直接投资于环保设备制造、技术开发、环保信息服务、重大生态环境工程等。充分利用银行、债券和贷款等商业融资手段,筹集社会资金,解决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巨大资金投入问题,同时加强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投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加强宣传,提高意识。
一是强化宣传教育。要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手段,大力宣传节能减排、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城市等内容,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发布生态环境信息,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三是完善公众环境监督和参与机制。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等,广泛听取社会各阶层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公众参与环保决策。
(二)工程措施。
为实现方案所确定的目标任务,近期计划实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五大重点工程(详见附件2),总投资48924万元,包括污染减排工程7项,总投资13246万元;环境综合整治工程5项,总投资12447万元;生态建设工程8项,总投资14800万元;生态示范工程2项,总投资8031万元;在线监控建设工程1项,总投资400万元。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财政、企业自筹及社会投入。

附件:1.各时期主要环境目标一览表
2.云浮市推进绿色生态工程近期建设项目表




主题词:环保 生态 工程 方案 通知
附件1
各时期主要环境目标一览表
类别 序号 指 标 单位 2011年 2013年 2018年



量 1 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天数比例 % ≥90 ≥90 ≥90
2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 100 100 100
3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100 100 100
4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 dB(A) ≤56 ≤56 ≤56
5 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 dB(A) ≤70 ≤70 ≤68



制 6 烟尘控制区覆盖率 % 100 100 100
7 机动车尾气达标率 % ≥90 ≥90 ≥95
8 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 % ≥95 ≥98 100
9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85 ≥90 ≥95
10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50 ≥65 ≥70
11 SO2排放总量 吨 省控指标以内 省控指标以内 省控指标
以内
12 COD排放总量 吨 省控指标以内 省控指标以内 省控指标
以内
13 放射性废源废物收贮率 % 100 100 100



境 14 森林覆盖率 % ≥65 ≥65 ≥65
15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35 ≥38 ≥40
16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M2 ≥12 ≥13 ≥14



设 17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 ≥50 ≥60 ≥70
18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60 ≥70 ≥80
19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 ≥95 ≥95 100
20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率 % 100 100 100



理 21 环境管理技术能力达标率 % ≥80 ≥90 100
22 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口自动监控率 % 完成省控部分 完成市控部分 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

附件2
云浮市推进绿色生态工程近期建设项目表

工程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项 目 内 容 建设
年限 投资
(万元) 牵头单位

一、治污减排工程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 1 市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 建设规模30000吨/日 2009 3639 市城市管理局
2 罗定市第二生活污水处理厂 建设规模20000吨/日 2010 2400 罗定市政府
3 罗定市罗镜镇生活污水处理厂 建设规模2000吨/日 2010 800 罗定市政府
4 罗定市泗纶镇生活污水处理厂 建设规模2000吨/日 2010 600 罗定市政府
5 云城区都杨镇生活污水处理厂 建设规模10000吨/日 2010 1400 产业园管委会
重点治理工程 6 云浮硫铁矿废水治理工程 开展山前废水酸性水处理设施改造,2009年动工。 2011 3407 云浮硫铁矿
7 罗定市祥鹏淀粉有限公司 淀粉废水治理工程 2009 1000 罗定市环保局
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区域污染整治 8 罗定市金银河水库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 金银河水库上游保护工程、分界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引太工程、引镜工程堤基改造、上游水源涵养林生态建设保护。 2013 6000 罗定市政府
9 罗定市罗平镇沙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规划建设污水处理池、垃圾池,铺设排污渠,河道整治等。 2009 250 罗定市政府
10 云浮市高峰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开展高峰河河道清淤疏浚及两岸护岸工程,沿高峰河建设封闭的排污渠,将污水截流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完善两岸的绿化和美化工程 2013 800 市水务局、城市管理局、环保局
11 云浮市区石材废渣综合利用工程 设计规模为年处理石材废渣40万立方米 2012 2300 云城区政府
禽畜养殖污染治理 12 禽畜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 完成44个禽畜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包括污染治理) 2009 3097 畜牧兽医渔业局
工程
类别 序号 项目名称 项 目 内 容 建设
年限 投资
(万元) 牵头单位

三、生态建设工程
生态屏障建设工程 13 珠江和沿海防护林建设 10万亩 2013 2000 林业局
14 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10万亩 2013 3000 林业局
15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 1.5万亩 2013 1800 林业局
城市生态建设工程 16 城市道路绿化工程 20公里行道树改造 2011 500 市城市管理局
17 城区公共场所绿化 面积10万平方米 2011 1000 市城市管理局
农村生态建设工程 18 生态村建设工程 600条生态村 2009 4000 建设局
19 沼气建设工程 3000座沼气池 2009 1000 农业局
20 卫生村建设工程 创建30条省级卫生村 2009 1500 卫生局
四、生态示范工程
生态示范工程 21 罗定市优质粮食生产现代农业园区 排灌设施和机耕路修建,土壤改良、新品种新技术引进 2009 3000 农业局
22 新兴飞天蚕生态茶园 道路、电网、生活污水处理等环境工程建设、良种引进,产品(产地)论证 2010 5031 农业局
五、在线监控建设工程
在线监控建设工程 23 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工程 完善在线监控平台软、硬件建设,开展重点源在线监控设施建设 2012 400 环保局
合     计 48924


同性恋现象的法律思考

内容提要:
在国外, 伴随着同性恋解放运动的开展, 以“男色文化”为代表的“同性恋”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当今不少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用法律明确了同性恋者的权利和地位,从而同性恋爱、同性婚姻在社会上也不断出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同性恋”这个特殊的人群也不断出现在我们身边。歧视、好奇、误解、尊重各种目光投向这个“神秘”人群。然而,“婚姻是得到习俗或法律承认的一男或数男与一女或数女相结合的关系,并包括他们在婚配期间相互所具有的以及他们对所生子女所具有的一定权利和义务。”①自古以来,人类都觉得婚姻是存在与两性之间的,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同性恋现象是在人类历史上、在各个文化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行为模式。对于这种存在于少数人群中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同性恋的权利如何保障?他(她)的认可是否成为一种社会矛盾?中国的国情是否允许同性恋合法化?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同性恋所引起的社会矛盾和法律冲突日益呈现,如何正确的协调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是摆在我们一些学者面临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近年来,随着同性恋权利运动和人权运动,以及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同性恋者的态度愈加宽容,对于这样客观存在的现象,法律应该持何种态度呢?是肯定还是否定?又或者是视而不见任由发展呢?
关键词: 同性恋 同性婚姻 法律
E.A.韦斯特马克在他的《人类婚姻史》一书中曾经对婚姻做如下定义:“婚姻是得到习俗或法律承认的一男或数男与一女或数女相结合的关系,并包括他们在婚配期间相互所具有的以及他们对所生子女所具有的一定权利和义务。”他认为婚姻制度起源于一种原始习俗。即在原始时代,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或几个女人)生活在一起是一种习性,他们彼此发生性交关系,共同养育子女,男子是家庭的保护者和扶养者,女子则是他的助手和子女的养育人。这种习性首先由习俗所认可,继而得到法律的承认并终于形成为一种社会制度。
除了韦斯特马克之外,其他一些著名的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都对婚姻做出了不同的定义,现代在各国有不同的涵义,有指一种婚姻关系的,有指婚姻行为的,有兼指夫妻关系与婚姻行为的。普遍的认为婚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一些其他关系和权力义务。
但是,现在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同性恋现象(英文:Homosexuality),是由同性之间的相结合为基础的一种生活方式,有的是偶然或短时期的寻欢作乐,没有相对固定的对象或者是同时与多个同性之间有性关系;有的甚至是以“夫妻”的名义组成家庭,共同生活,相亲相爱,其乐融融。对于这种存在于少数人群中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我认为,同性恋自古就有,在任何年代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是普遍存在的,只是有的是公开的,有的是秘密的,它是人类“婚姻”的另一种形式,是一种由于人的不同性取向而导致的行为,是一种少数人的生活方式。随着同性恋权利运动和人权运动的发展,人们对于同性恋者的态度愈加宽容,对于这样客观存在的现象法律应该持何种态度呢?是肯定还是否定?又或者是视而不见任由发展呢?
一、“同性恋”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变态心理学上说,同性恋只指从少年时期对通行(同性)有性爱倾向,难以建立和维持与异性成员的家庭关系①。虽然同性恋现象古而有之,但同性恋这一概念却是晚近才出现的。随着对人类个性发展与人类性行为研究的开展,人们才开始了对同性恋现象的研究,创造出同性恋这一概念。今天社会学研究中普遍采用的同性恋一词, 英文写作homosexuality。这个单词最早出现在19世纪匈牙利作家Karl Maria Kertbeny为同性恋者争取正当权益的一篇文章中。
1970年同性恋解放运动兴起,gay才普遍被用来称呼男同性恋。英文单字gay,本意指“感觉快乐,明朗的”。创造这个词的意思在于:GAY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的,而且,也可以是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现在,通常使用gay来指称男性的同性恋者。而用来指代女同性恋者的lesbian一词来源于公元前6世纪生活在勒斯波斯(Lesbos)岛妇女群体中的同性恋诗人萨福,
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同性恋”这个称呼,而是使用更为隐讳的表达,例如“断袖”、“龙阳” 和“余桃”, “龙阳”、“余桃”、“断袖”、“男风”、“香火兄弟”、“龙阳癖”等来暗指男性同性恋现象。在现代中文口语中,常常使用“同志”来称呼同性恋者。


二、同性恋在历史上的社会地位
同性恋作为一种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亚文化现象, 在当今各正文化纵横交错的时代,又叫做“男色文化”。 同性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曾存在过,在古代不同的文化对同性恋的认识、态度不同,据以订立的法律也就不同: 古埃及人曾把喜好男色看得很正常; 古希腊人认为同性恋与武德、理智、审 美及道德等方面的某些美好品质相联系, 因而特别推崇; 我国远在商代就有“比顽童”的说法, 还有“分桃而食”春秋 ○2、“龙阳君”战国○3 、“断袖”汉○4 等历史人物和故事的记载。 虽然同性恋现从古至今都客观存在着, 但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上, 其社会地位却经过了复杂的变迁。总体说来, 人们对同性恋的认识经历了三次转变:第一次转变使得同性恋从宗教意义上的罪人和法律上的罪犯转变为病人○5。根据《圣经》中的“原罪说”: 同性恋是一 种罪恶, 它违反了婚姻是两性的结合、违反了生育和繁衍的原则, 因而它应当受到歧视和惩处。早在公元4世纪, 罗马成文法就明确规定同姓恋是违法行为, 有些国家还规定同性恋者要受到长期监禁和苦役, 甚至要用火刑、绞刑等方法处死。著名的神学、法学家圣•托马斯•阿奎那也认为同性恋是“违反天性”的行为, 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至此之后, 随着基督教成为欧洲各国的国教, 同性恋行为便被普遍地列为犯罪。直到19世纪, 西方发达国家的精神病研究人员才把“同性恋”归类为疾病, 认为它其实是一种性心理障碍。“同性恋” 这一术语也是在这个时期1869由德国医生正式提出。第二次转变是认为同性恋是身体或心灵的病态, 转变为认为它不是病, 只不过是一种异于常人的违反社会行为规范的个人倾向。早在1948年, 美国金赛博士的《男性性行为研究》报告中, 他就对同性恋病理化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50年代初, 人类学家克利夫兰•福特和弗兰克•比齐在通过对跨文化人类行为的研究后, 得出结论:“同性恋和 异性恋都是文化训练的产物, 人类原始的模糊状态中包含了同性恋和异性恋两种性倾向能力,将它视为与异性恋并行的正常的行为方式” ; 1973年, 美国精神病学会率先作出了将同性恋剔除疾病分类的决定; 1994年, 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同性恋从“ 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名单上删除; 2001年4月, 在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 我国也作出了类似的规定。至此,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完成了“同性恋非病理化”最为关键的一步。第三次转变即是随着同性恋解放运动的发展和在许多 国家合法地位的获得, 人们认为它不过是一种与众不同的 生活方式而已。遗憾的是: 这一转变在我国还未实现。6




三、各国同性婚姻的立法及婚姻情况
伴随着同性恋解放运动的开展,不少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用法律明确了同性恋者的权利和地位。在澳大利亚产生了第一个要求用法律明确承认同性恋家庭的议案后,1988年12月,丹麦国会通过“同性恋婚姻法”,使丹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同性恋婚姻被法律认可的国家。该法案规定,同性婚姻中的配偶双方在遗产、继承、住房津贴、退休和离婚方面,享有与异性婚配相同的权利。法案通过后三个月内,丹麦即有600余对同性恋者成婚,其中80%是男同性恋者。
1994年6月,瑞典国会以171票对141票通过法案,成为继1988年的丹麦,1993年的挪威之后第三个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
1998年,荷兰订立法例,准许同性注册成为伴侣,申领养老金、社会保障和遗产。2000年12月,荷兰参议院通过一项法律,不但允许同性恋者结婚、领养孩子,而且可以完全享有与异性婚姻相同的所有权益。
2000年1月,法国政府颁布实施了《公民互助契约》,规定“同居伴侣”可以登记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它与荷兰1998年的《家庭伴侣法》十分相似,因为该法中的“伴侣”,既包括同性伴侣,也包括异性伴侣。
2000年11月10日,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了有关同性恋者结为生活伴侣的《生活伴侣登记法》,社会上简称为“同性婚姻法”。按照此法律,同性伴侣可以在婚姻登记处登记结为“生活伴侣”,“生活伴侣”的社会与法律地位与传统异性婚姻类似。
2001年6月22日,比利时部长会议上通过了一项法律草案,规定今后在比利时境内的婚姻不一定必须是异性间的结合,婚姻也可能是由两名男性或是两名女性所组成的。
2001年6月28日,英国伦敦市政府宣布正式承认同性伴侣关系,并从同年9月份开始提供同性伴侣登记服务,为同性恋者举行类似婚礼一样的结合仪式,伦敦自此成为英国第一个承认同性伴侣关系的城市。自2002年1月10日,英国国会开始讨论一项“同性婚姻法”的草案,正式着眼于同性伴侣的婚姻权益问题,考虑同性伴侣是否可以享有诸如合法异性婚姻项下的一系列权利,包括配偶死后可以自动继承遗产的权利,继承一些租约和养老金的权利。
2001年10月,芬兰国会通过了一部法案,允许同性恋者以伴侣身份登记,该法于2002年3月1起正式生效。根据这一法律,同性恋者在登记注册确定伴侣关系后可获得部分同合法异性夫妻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该法规定了同性恋者登记注册的条件:双方必须年满18岁,但如果双方有一人是已婚者则不能登记,两人如有近亲血缘关系也不能进行登记。另外,该法还规定,登记注册的同性恋者只有在一方去世后,或通过法院才能解除双方关系。登记的同性恋者在对方去世后可以继承其遗产,有权领取家庭养老金。但该法不允许同性恋者收养子女,包括互相收养对方子女。
2003年6月10日,加拿大的安大略省赋予同性婚姻合法的地位,安大略省上诉法院裁定加拿大现行法律关于婚姻的定义违反了加拿大权利和自由宪章的平等权,因为它只把婚姻限定于异性恋者之间。这个决议使得加拿大的安大略省成为北美第一个认同同性婚姻的管辖区。
2005年4月25日,西班牙国会众议院通过了社会党政府的同性恋婚姻法案,这一法案不仅允许同性之间结婚、组建家庭,而且还可以领养小孩。
四、面对同性婚姻,中国法律应该何去何从?
在中国,婚姻是男女两性结合而成并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夫妻关系○7。
在当前我国的制度环境中,法律对与同性恋现象,应该说还是保持沉默,即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对同性恋进行合法化的确认,也没有反对的迹象。在今天的我国,同性恋还是处在制度真空下的一种特殊的“恋爱和性的关系”。因此,发生在两个成年人之间的自愿的同性恋行为,只要不涉及未成年人,无人告诉,很少会受到法律制裁。在其他方面,如人权保护、刑事制裁、婚姻家庭、行政执法和司法过程中的权利保护等,都找不到任何零星的规定。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定性、解决,完全取决于相关人员的裁量。1997年10月1日,新《刑法》开始实施,流氓罪作为类别被取消,传统上包含鸡奸的罪名不再存在,对于同性恋的行为更是无法可据了。
(一)同性恋者在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地位
同性恋者是否可以结婚,我国婚姻法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婚姻家庭是同性恋关系中比较尴尬、比较敏感的问题。我国没有像德国、丹麦、瑞典、荷兰等国家具有专门关于同性恋婚姻的法律,也没有像法国、阿根廷等国那样通过婚姻法律制度默许同性恋婚姻,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的婚姻关系双方仅仅局限于“男女双方”,而没有扩大到同性之间。所以可以肯定,在立法、制度层面上,我国是不承认同性婚姻的,同性婚姻最多只是无效婚姻或者同居关系。
按照我国婚姻法总则第二条规定,我国同意“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对这条规定的解释自然认为婚姻主体是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而不承认同性婚姻家庭。由于婚姻家庭中的前提条件——允许同性结婚——尚未得到肯定,同性恋者不具有合法主题。因此,其他相关的法律关系,如同居、财产继承、监护、探视、抚养、领养等,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不过,在真正的司法实践中,同性恋婚姻并非不存在,只是未被取缔。事实上,中国已有同性恋婚姻的存在。据报载,1990年,福建省一对男同性恋者申请结婚许可,经地方报中央获准。1991年,广西省一对女同性恋者申请结婚,经地方报中央获准。
我国在《婚姻法》修改过程的确出现了有关“同性婚姻”的争论。2000年8月31日,北京部分婚姻法专家、社会学家、法律工作者,就婚姻法修改中的热点问题召开了研讨会。会上,有社会学家提出了关于考虑“同性婚姻”的建议。○92001年1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全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草案)》,征求全民意见。在反馈意见中,有学界代表认为,在当今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状况下,新婚姻法应“以人为本,尊重现实”,作为人类情感组成部分的同性爱在新时代也应得到与异性爱婚姻家庭同样的法律地位保障,而不应回避这个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草案)》指出,人们对婚姻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需求:心理上的需要、情感上的需要、生理上的需要、生活上的需要。同性爱己被证明非医学疾病,它作为人类情感的一部分,与异性爱同样存在上述四个方面的需求,所以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一部具有“长远意识”的婚姻法应当包含同性爱者的婚姻,而家庭的定义(结构、形式)除了常识上的异性夫妻和子女等组成的家庭外,还应包括同性爱者组成的家庭。即使婚姻法不涉及同性爱者的婚姻权益问题,也应当提倡社会公众至少不歧视社会上存在着的特殊婚姻和家庭关系,以尊重社会成员生活方式多元化的选择。要求“不同性取向者应相互尊重对方的选择。不同价值取向的人或人群,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社会才能长久地安定团结。” ○10
(二)同性恋者的法律权益和社会认可
根据调查,同性恋者都盼望在社会上获得完全平等地位的一天,但很多人因为认为自己在有生之年看不到这一天而陷入悲观。
  法律在一定程度上是民意的体现,因此同性恋者的法律权益和社会的宽容是分不开的。同性恋者的法律权利包括平等就业权、住房权、公开从军权,以及婚姻权等,而婚姻权的获得则自动带来配偶间的财产继承权、共同医疗保险购买权、离异后要求赡养费等一系列权利。可以说,争取法律权益的目标比较明确。
  法律如果能够保障同性恋者的基本权益,将为同性恋者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对于许多同性恋者来说,这份生存空间足以为他们提供生活所需的一切,犹如一个“独立王国”,比如有一定规模的社区或者社交圈,就业、住房、劳保和婚姻权得到保障,法律规定我有平等的权益,我并不用在乎周围人怎么看我,他们也不能因为我的性倾向而在工作上加以阻挠,因为一旦这样的事情发生,我可以诉诸于有关规定。但如果一位同事因为我是同性恋而拒绝邀请我去参加他的私人晚会,我何必因为得不到他的“承认”而觉得自己的生活是一种失败吗?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有足够数量的朋友交往,跟这位恐同同事“老死不相往来”,于我何损?
  一方面,社会越来越走向宽容,人们对同性恋者渐渐见多不怪。另一方面,随着同性恋社区进一步扩大和公开化后,即使与异性恋者在社交上“绝缘”,同性恋社区本身就是个巨大的经济市场,因为需求预示着利润,而利润则会创造供应。比如说,欧美国家的同性恋杂志几乎就是由同性恋者一手操办的,完全以同性恋读者为订阅客户,全然置恐同势力的反感于不理,因为法律保障了起码的出版权和发行权。目前还出现了少量以同性恋者为客户的养老院。可以说,同性恋社区在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可以实行“自给自足”,不必看恐同人士的眼色行事。
  但是建国后,随着国家对社会性服务行业的清理禁止,社会对性更加的讳莫如深,以及为性所赋予的更深层次的政治内涵,同性恋为社会所不接受,但是也只是在传统思维上而已,从来没有从政治层面上对同性恋进行过打击迫害,即使是中国第一起同性恋案件,最后的审理也表示法律无次方面条文而不了了之,显示了政治层面对同性恋的宽容,这使得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在中国的少了很多历史障碍--虽然在立法上中国更为保守。

(三)从法理角度思考“同性恋”

面对为数不少的同性恋者,如果法律忽视了他们的权利,这似乎也违背了宪法所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我国官方2004年首次向外公布了中国同性恋人群的数量: 综合消息我国卫生部门近日一项调查表明,处于性活跃期的中国男性同性恋者,约占性活跃期男性大众人群的6%,按此估算,中国有500万至1000万男性同性恋者,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受过教育的青年人。有专家估计,这个地下人群数目可能在5000万人左右,而且高校学生占据了很大的比例。○11
从人权的角度而言,婚姻自主权和幸福追求权是基本人权,每个人都有崇尚情欲、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与权利。幸福追求的方式很多,生活方式的选择就是幸福追求的一种表现,而生活方式也有很多,可能独自一人生活,可能两人同居而不生育,可能是同居并且生育,可能生育但不同居或者不结婚,可能结婚不生育,也可能结婚并且生育。法律也不应排斥同性恋者享有此种权利,而且,据此同性恋者应该具有一定的法律上的地位。所以,同性恋者在传统婚姻观念的压力下,常常被迫走入异性恋婚姻,反而影响了婚姻的质量,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安定和发展,也好似与和谐社会相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