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商业、服务业网点建设的若干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8 00:57:39  浏览:841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商业、服务业网点建设的若干规定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商业、服务业网点建设的若干规定
市政府



二十多年来,由于经济工作中“左”的思想影响,我市商业、服务业网点不仅没有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有所增加,反而不断减少,给群众生活造成很多不便。最近几年,中央机关、驻京部队和我市许多单位建设了不少职工住宅,由于缺乏明确规定和统一规划,
没有相应地配套建设商业、服务业网点,使群众生活不方便的问题更加突出。这种情况必须尽快加以改变。
为了落实中央书记处关于首都建设方针的四项指示,尽快解决商业、服务业网点严重不足的问题,现根据一九七九年《国务院批转商业部关于当前商业工作意见的报告》和一九八一年《国务院批转全国商业厅局长座谈会汇报提纲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对商业、服务业网点建设的有关问
题作如下规定,望认真贯彻执行。
一、新建居民区和新建工矿区的职工住宅区时,对建设地区和居民区的商业、服务业网点,要按照住宅百分之七的建筑面积同时进行规划和施工。
二、各单位建设住宅,都要根据所在地区商业、服务业网点的状况和群众需要,拨出百分之五至七的建筑面积作为商业、服务业用房。凡底层适宜建网点的要在底层建;底层不适合建的,由建设单位拨出基建指标、资金、材料或住宅,由区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建设。
三、今后在主要街道建筑楼房,底层一般的应建成商业、服务业网点,由规划和设计部门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设计。现有铺面房已作它用的,由市里每年安排专款建设搬迁周转房,换出来恢复商业、服务业网点。
四、要继续做好旧商业、服务业网点的维修工作。应根据地方财政的情况,每年拨出一定的资金翻扩建网点。近期不改造的街道和地段,网点需要翻扩建时,目前没有条件退出红线的,经规划部门批准,可不退或少退出红线,并可适当扩大建筑面积,以满足近期需要。
五、所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发给营业执照的商业、服务业网点(包括工业、农工商联合企业、生产服务合作总社、劳动服务公司等办的商业、服务业网点),都不得擅自撤点、并点、转业、停业(临时停业除外)。必须撤、停、并、转的,须报经业务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
门批准。
一九八一年八月六日



1981年8月6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银行贷款利息收入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银行贷款利息收入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银办发[2001]122号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人民银行总行直接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现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银行贷款利息收入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1]38号)转发给你们。

  请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将此文转发至辖区内各中心支行及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特此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二○○一年五月十七日




关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水利部


关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水 利 部 文 件
水保【2004】93号


黄河水利委员会,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省(自治区)水利厅:

  淤地坝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关键措施,从2003年起,国家安排专项资金在黄土高原地区启动实施水土保持淤地坝试点工程。为加强工程建设与管理,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现提出以下意见,请各地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一、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从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生态环境,保障黄河防洪安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搞好淤地坝建设的重大意义,把加强淤地坝建设管理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要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成立淤地坝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研究解决工程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完善并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淤地坝建设的主管部门,全面负责工程建设规划、技术指导和培训以及工程组织实施等工作。其它行业、部门和个人投资建设淤地坝,均必须符合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淤地坝建设规划,执行淤地坝行业技术标准与规范,严格履行审批程序,严格检查验收。同时,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参与淤地坝建设的社会各种投资主体应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三、淤地坝工程建设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为重点,按小流域坝系组织实施。近期优先安排窟野河、秃尾河、孤山川、皇甫川和十大孔兑等入黄一级支流的淤地坝工程,以及现有坝系配套和改建工程。在工程建设管理中,要把有效利用和节约保护水土资源作为重要目标。在工程布局上,要与生态修复、退耕还林、农村能源建设和生态移民等生态建设工程相协调,沟坡兼治,综合治理,发挥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益。

  四、淤地坝建设必须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实施。各省、自治区根据《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组织编制省、县级淤地坝建设规划。规划编制应当依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与管理并重,明确分阶段工程建设的目标与任务。规划须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送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五、淤地坝建设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进行管理。骨干坝建设全面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中、小型淤地坝建设要明确工程建设责任主体,严格实行建设监理制和资金使用报账制。同时,淤地坝建设全面推行工程建设公示制,将投资规模、群众投劳数量、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建后管理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等主要内容向社会公示,接受公众监督。要加强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严格执行审计监督制度。

  六、淤地坝工程建成后,按水利工程建设竣工验收的有关规定,对单坝工程和小流域坝系分别进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要同步验收运行管护方案,包括日常管理和维护、运行利用方式、大型维修资金落实途径,以及产权归属、管理单位、人员及管护措施等。对无工程运行管理方案、产权不明确、管护责任不落实的工程不得验收。

  七、淤地坝建设实行中央、地方、社会组织和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各地要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制定出台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淤地坝建设管理的政策措施,保护淤地坝所有者、使用者和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鼓励社会各种主体投资建设淤地坝,或以购买、股份制、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使用和经营淤地坝工程。

  以中央和地方投资为主建设的淤地坝,可由县级人民政府依法行使所有权,并由工程所在乡镇政府或村委会落实其经营使用权,原则上,其经营使用权要优先落实给工程所在村组群众,以保证让大多数群众从工程建设中受益。以不同投资主体为主建设的淤地坝,应依法明确其所有权和经营使用权。

  八、各地要建立健全淤地坝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和乡规民约,签订管护责任状,明确管护责任,做到专人负责。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淤地坝运行管护的监督管理工作,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配套的管护标准,明确运行管理要求。

  九、淤地坝防汛工作纳入各级防汛工作体系,实行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防汛责任。对防汛任务较重的骨干坝,应当制定防汛抢险预案。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淤地坝防汛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技术指导。淤地坝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必须服从水行政主管部门对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的统一调度与管理。

  十、淤地坝的经营收益要建立淤地坝维修管护基金,用于淤地坝的维修、管护及防汛等费用。
  十一、各地应根据本意见,结合当地情况研究制订具体的、可操作的淤地坝建设与管理政策规定。

2004-3-22